日期:2023-12-15 浏览:502
永不褪色的“高原红”——追记理县巡察干部杨红
来源:“廉洁四川”网站
人物名片
杨红丽(1973.4—2022.10),女,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人。生前系中共理县县委第二巡察组组长、一级主任科员。2022年10月交叉巡察壤塘县时,突发疾病不幸逝世。
2月7日,川西小城理县寒意远未褪去。入夜,雪花簌簌地飘落,仿佛寄托着片片思念。“今天是她离开的第100天。她走的那天,天气也是这样!”提起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,理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罗斯基眼眶湿润。
坚守理县纪检监察及巡察战线整整十四年,羌族姑娘杨红丽先后在理县通化乡、蒲溪乡、理县纪委监委、理县县委巡察办工作。忙碌在分析问题线索的现场,奔波于信访核查的路途中,杨红丽的足迹深深印在了一个又一个藏羌村寨。最终,她在参与巡察时突发疾病再没有醒来。雪域高原的湛蓝天空上,留下了一抹永不褪色的“高原红”。
站好“前哨” 靠前监督
“一个弱女子,却牵头办了一件‘大’案子!”时隔十年,理县下孟乡四马村村民依然记得,那个身材高挑、性格温和的“杨委员”来村里只“攻”了五天,就让村支书、村主任、村文书主动投案。
2013年3月,四马村活动室已被某硅业有限公司租用两年有余,既未见村集体收入增加,也未见公示公开,乡亲们向理县纪委进行了举报。县纪委派时任杂谷脑片区纪工委委员的杨红丽牵头初核。
填写初核呈批表、制作初核方案,杨红丽只用一天就完成全部准备工作。“至于这么急吗?今天周六,周一再去呗。”同事吴文惠不解。杨红丽告诉她:“一天都不能耽搁,群众可不分工作日还是周末。”在农村出生长大,杨红丽最清楚乡亲们心中所急。
来到四马村入户了解情况,奔赴多地搜集证据。几天后,见铁证摆到面前,四马村党支部书记王某辉、村主任余某忠、村文书吴某刚交代了问题,2万元租金终于存入四马村的集体账户。
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是党设在一线的监督前哨,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无疑就是“守卡人”。不管是担任蒲溪乡纪委书记,还是担任杂谷脑片区纪工委委员、米亚罗片区纪工委书记,杨红丽始终都将自己“钉”在哨卡上。
2015年底,转任理县财政局纪检组组长后,杨红丽从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来到派驻监督第一线。一上任,她就把县财政局“探”了一遍,发现了问题:重业务轻党建、关键岗位存在风险点、“一把手”自我监督意识不强……
挺直腰杆、敢于监督,无论派驻到哪个单位,杨红丽都坚持自己的原则。担任理县纪委监委驻县委办公室纪检监察组组长后,杨红丽坚持“咬耳朵咬出茧子、扯袖子扯出褶子,说不到红脸出汗不算到位”。理县纪委副书记、县监委副主任雷勇评价说:“作风硬、效能实。杨红丽任职纪检监察组组长的单位,风气都有明显好转。”
巡察新兵 一路快跑
在12年半的纪检监察工作中,杨红丽作为基层监督“守卡人”一直默默坚守。2021年5月,随着理县巡察工作的推进,杨红丽主动申请加入巡察队伍,成为一名巡察新兵。面对新岗位新挑战,杨红丽加快“奔跑”速度。
2022年5月,杨红丽所在的理县县委第二巡察组进驻桃坪镇开展为期40天的常规巡察。内部划分小组时,组员李雪以为跟杨红丽同组能够“相对安逸”,但让她没想到的是:“在下沉村(社区)延伸巡察时,杨组长挑了海拔最高的增头村。”
增头村分为上寨、中寨、下寨、小寨四个聚居群落,尽管上寨最偏最远,杨红丽却打定主意“上寨走访”。“巡察是对党组织进行‘政治体检’,只要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,路再远再难走也要去。”杨红丽这样告诉李雪。
几天时间,杨红丽在增头村查出“村党组织作用发挥不突出”“项目流程不合规”“项目建设监管不到位”等若干问题。群众反映强烈的“孔地坪道路崎岖狭窄”“通水管道老化”“高原芬芳李品种亟待更新”等问题也被列入台账。
上山入户告一个段落,晚上回到住的地方刚躺下,杨红丽的手机又响了起来。原来,当地一个新修的农贸市场刚投用不久就遭到拆除,村民们极为不满。听闻巡察组来了,他们就跟着赶到酒店。顾不上身体的疲倦,杨红丽迅速穿好大衣来到大厅,和大家耐心沟通、做好记录、现场解答。在杨红丽的多方协调下,来访群众终于解开了疑虑。
“快跑”加热爱,杨红丽短时间内从巡察“门外汉”成长为“行家里手”。从2021年5月调任县委第二巡察组组长到次年6月,杨红丽带队高质量完成了对桃坪镇党委、桃坪镇四村一社区党支部、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、理县生态环境局党组四组对象的巡察。
执着信念 深情守望
2022年9月22日,杨红丽带领11名组员奔赴高原之城壤塘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交叉巡察工作。
白天翻阅文件、个别谈话、帮助被巡察单位深入查找问题纠偏,晚上梳理一天情况、形成台账。没人注意到杨红丽从抵达壤塘县的第一天起,身体已经持续出现不适症状。即便如此,几乎每天夜里,在催促组员们回去休息后,杨红丽依然逐字逐句推敲巡察情况报告、谈话情况报告、问题线索报告。
2022年10月19日,是交叉巡察组到壤塘的第28天,那天雪花纷飞。梳理着手头已经完成大半的工作,身体不适加重的杨红丽第一次提出回房间稍作休息,没想到沉沉睡去却再未醒来……
羌山的女儿,叶落归根。
“谁没见过河谷边笔挺的白杨树?谁没见过高原上血红的大丽花?她站得笔挺、绽放得绚烂!”与杨红丽办公室门对门的“老战友”、理县县委第一巡察组组长王开虎最清楚她为工作作出的牺牲:长辈全靠兄弟姐妹照料、夫妻常年两地分居、独生女儿从小寄宿读书……
沿着三湘大道一路向北,理县城乡接合部的一栋小楼里,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廉租房就是杨红丽居住了多年的“家”。“以前,我周末赶来这里还能见到她,现在,再也见不到了……”坐在床头,杨红丽的丈夫罗勇权蓦然低下头,女儿罗满紧紧地靠着父亲,一家人再也无法圆满。
春回大地,在杨红丽一步一步丈量过的增头村,孔地坪崎岖的道路已经加宽,老化的通水管道已经更换,高原芬芳李的品种已经改良,这个村庄正一点点成为她希望中的美好模样。(记者:王兆伟)